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生工作

ME 研·人物|李正阳:科研报国,正扬起航

时间:2020-12-09     阅读:

李正阳,西南交通大学55004100百老汇app2017级博士研究生,2019-2020学年“竢实扬华奖章”(拟推荐)获得者。

“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来源 | 55004100百老汇app研究生会

文案 | 宁云志、文瀚升、戴永升

图片 | 李正阳、宁云志、曾子毅

 

1、精勤求学

桃李春风一壶茶,交大夜雨十年灯。李正阳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交大“三西青年”,感谢十年前他与交大的那场邂逅,给他带来的拼搏无悔的十年,也让当初的青葱少年逐渐成熟。

李正阳打开他这些年记忆,从他刚刚进入交大的第一天到如今,他给我们讲了每一阶段发生的不同事情以及带给他自己的不同的感触。

蓦然回首,少年的岁月应该是献给理想的。自2015年起,李正阳便开始了一个人240余次往返于成都和江油的科研之旅,共计1.1万公里。前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不断研究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思考用正确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刚踏进阴暗的实验室,看到满屋红色的“核辐射”标识时,也曾让李正阳内心满是畏惧。但不甘落于人后的性格,让李正阳仍旧选择冒着酷暑,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踏入实验室进行试验设备研发和调试。在那里,用令人畏惧的辐射金属“铀”开展磨损实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李正阳无惧风险,历经了万般艰难。最终,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某型战略武器的失效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在此期间,李正阳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也获得了校级
优秀硕士论文。一切付出都有了满意的收获。

“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应该是我的老师吧”

李正阳的导师蔡振兵平时经常加班熬夜到12点钟,对学生的要求严苛,在懒惰时总是给予学生督促。李正阳回忆说,曾经有一次过年申请项目直到腊月29才回家,初67就回学校继续开展工作,期间还总是和导师一起写项目申请书写到半夜。

“要时刻督促自己呀,不能放松,一旦放松或者懈怠,科研状态就会丢失。”

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路,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层层堆砌的文献,一遍又一遍的实验结果,创造了一个个耀眼瞩目的成果。

2、克服困难

“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是相当艰辛的,第一遍的初稿可能连你自己都不想看。”

可能不少人刚读研的时候都充满自信,觉的自己的目标就应该是做出特别前沿的科研成果、写出高水平的文章之类的。这一点李正阳同样不例外,可当他真正开始着手筹划自己的第一篇文章的时候,马上就知道情况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科研论文的行文格式应该如何?题目应该怎么定?思路应该从哪来?实验应该怎么设计和开展?写文章的要求有哪些?怎么用外语组织行文语言……和基本上所有的研究生新生一样,李正阳同样在一开始便被这一大堆的问题困扰得无从下手。

可让李正阳感到特别幸运和感激的是,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导师在好多问题上都愿意给他提供悉心的指导,甚至会亲历亲为地和他并肩作战。同时,在碰到技术瓶颈的时候,课题组及时地找到有帮助的同学参与到项目当中。这些都给李正阳自身提供了特别大的帮助。

虽然如此,当李正阳把自己的初稿总算写出来的时候,导师看了还是直摇头,让他大改特改。这之后,便是他和导师之间无数次的来回指正和修改。而其实这还远远不够:等好不容易改好了并投稿之后,其中一个审稿人却给满心期待的李正阳一个“高度概括”的打回意见——所用方法缺乏可行性和创新性。为此,李正阳和自己的同学们可谓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通过翻看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来给审稿人寻找能证明自身实验方法强大效果的已有案例。同时,又是一轮无休止的文章修改,来切换和进一步清晰论述文章中创新的凸显点。

天道酬勤,用了大半年时间,李正阳总算让自己的第一篇SCI投稿成功。那时候所收获的快乐和这中间所感到的辛酸,可能只有李正阳自己体会最深。

3、由宽入深

“读博相对读硕士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问题有更多深度的探究,而不是宽度的研究。”

在李正阳刚读博的前一两年,由于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限制,导致他只能在研究方向的宽度上寻求创新和提升,虽然也做出了不少的成果,但是他终究还是不满意自己的现状。这做一下,那做一点,不断做着断断续续的课题,似乎他还没找到自己能持续走下去或者说是属于李正阳自己的一条路。怎么找深度,怎么转到深度?李正阳当时基本什么研究方向都做过,腐蚀、磨损、仿生、高温高压水的腐蚀、摩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和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合作项目,在项目的深入研究下发现该项目中存在可以和自己课题相关的研究方向,而恰巧他们也可以尝试解决该问题,于是李正阳和其导师蔡振兵顺着该方向继续深入,创新性地提出了核燃料包壳涂层全包覆新技术,为我国核电包壳的延寿技术、关键件国产化提供了前期探索和基础数据积累。 

“学会扬长避短,学会合作,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不可能全都会,专注自己的领域,从探索中发现,拓展宽度转为深度。”


4、敬业奉献

科研之余,他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在研究生期间,促进班级研学并举,知行合一,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氛围。多次开展班级学术交流,扎根机械学科,落实科研创新。所在的班级获得“先进学生党支部”和“忠忱班集体”称号。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疫情期间,李正阳积极参与唐立新俱乐部组织的线上抗疫活动。当然抗疫更需要行动,李正阳跟随父亲,和一名普通的乡镇医生一起,不顾风险,为乡镇的疫情防控工作而成为“逆行者”。在万家灯火团员的日子,冒着严寒、骑着破旧的电动车、往返于10余个村间的泥泞小路。好几次摔倒,惹得一身泥,不过是爬起来笑笑,每日从清晨到深夜甚至凌晨,为返乡人员监测体温,排除发热病情,服务超1000余人。时正兴,责正重,愿一人可解千人忧。此外,李正阳还协助乡镇工作人员采购生活和防疫物资以及为武汉返乡隔离人员送上生活和防疫物资。

 

5、竢实扬华

当被问及如何解读“竢实扬华”?

李正阳师兄将其总结为:“精勤求学,艰苦奋斗;深耕科研,开拓创新;爱校如家,敬业奉献;爱国至上,振兴中华”。

百年前,“竢实扬华”诞生于飘摇中华,星移斗转,竢实扬华精神已然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今天的我们细心解读,依然生出阵阵感动。时光变迁,“竢实扬华”代代传承。

 “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李正阳将其作为对所有在读交大学子的寄语,同时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督促着他不能停下脚步,要不断前行,属于他的故事可还没有完结。

 

  

另附李正阳论文成果及荣誉奖励:

论文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22:17SCI论文,5Ei论文

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A++9篇,A+1篇,

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5

累计影响因子超过70

被引次数超过220次,单篇最高他引58

 

荣誉奖励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2019

获“唐立新奖学金”(2019

获“优秀研究生标兵”(2019

获“扬华新秀奖学金”(2017

获西南交通大学“第九届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对象”(2018-2019

获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全校仅5名)

获西南交通大学“明诚奖”(2017-2018

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硕士)”(2017

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2017

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016

获第十一届得全国表面工程大会“优秀poster奖”(2016

获得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四次